近日,“李焕英”刷屏了,很多人也因此回忆起跟自己母亲的点点滴滴。有人因“李焕英”的默默付出而感动,有人因没有陪伴“李焕英”而内疚,有人因“李焕英”的善良而骄傲。
麦锐在清远一家招标公司上班,跟人谈业务时,她时不时给出一个礼貌的微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
其实,大家不知道,麦锐小时候,牙齿形状很不好看。
“女孩家,丑,怎么可以呢?”妈妈花了1000块钱,找医院为麦锐箍牙,最终,被矫正过来。
“为了我,她真舍得。”麦锐说,1000块钱在上世纪90年代是很大一笔钱。而当时,家里并不富裕。
麦锐有呼吸道方面的家族遗传病史,她的姥爷有哮喘,妈妈有鼻炎,她自己小时候有鼻炎。
“我经历过鼻炎的痛苦,不要让女儿再重复这样的经历。”妈妈经常骑着自行车,带麦锐到医院看病。
而现在,麦锐身体健康,这都拜母爱所赐。
去年,疫情期间,麦锐把妈妈接到清远,跟她生活了一段时间。
10月份,根据妈妈的要求,麦锐把她送回了老家河南南阳。
而后,同样在南阳老家生活的姐姐,给麦锐打来电话:“你知不知道,妈妈病情很严重?”
麦锐火急火燎地回到了南阳,当时妈妈都住进ICU了。原来,妈妈被检查出了腹主动脉瘤,医生都下了病危通知。
其实,妈妈住在清远的时候,身体已经不舒服了。
但是为了不给麦锐添麻烦,她忍着不说。
病重期间,她把家里的财产状况、银行卡密码都告诉麦锐和姐姐。
好在,她的病治好了。
“母爱,沉甸甸啊。”麦锐说。
李燕的妈妈已经年过七旬,如今退休在家。
“她的空闲时间,大多用来想念她的子女们。”李燕说,在老家广西北海,退休在家的妈妈,大多时候无事可做。
李燕的妈妈有三个子女,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李燕是二女儿。
从读高中开始,后来读大学,毕业后在外打拼,李燕都长期不在妈妈身边。如今,李燕在清远做茶叶生意,大多时候很忙,每年回北海,仅有三四次。
“人们常说‘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但是作为女儿,我却没有陪伴她。”李燕说,三姐弟常年打拼在外,没有人常年陪在妈妈身边。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中秋、春节、元旦等节日,李燕都很想回北海,陪妈妈一起过节。但是由于工作忙,总是抽不出时间,李燕很是过意不去。
如今,李燕已经是年过四旬的人了,但是妈妈依然把她当成孩子。
只要李燕回到家里,妈妈就是各种忙碌,为她准备各种吃的东西。客厅里会摆上各种时令水果,龙眼、荔枝、梨子。
妈妈知道她喜欢吃鱿鱼酿,所以,只要李燕回去,她就一定买来鱿鱼,在厨房里一顿收拾。仔细地切肉丝,一条条地塞进鱿鱼里。
“只要我回家,餐桌上一定会有这道菜。”李燕说,这就是母爱。
有一年回到北海,李燕感冒了。
懂中医的妈妈马上想到,用梨子煲汤给她喝。
那个季节,梨子还没有上市。当时的农业技术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的反季节水果。当时很难买到梨子。
但是,妈妈硬是靠着一双老腿,走完了一整条街,最终买到了梨子。
“现在只要我看到梨子,马上就可以感受到一份母爱,幸福、温馨。”李燕说。
“我妈妈的善良,全世界独一无二。”年过四旬的王萍在清远一家餐厅做厨房阿姨。
“妈妈大方、热情。”打王萍有记忆开始,妈妈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一旦有亲朋好友来到家里,妈妈就会做擂茶、炒米、炒花生给大家吃。所以,经常有很多人到王萍的家里玩。
有一次,王萍的爸爸打了一头300多斤的山猪。那个年代,吃肉是一件很不平常的事情。把这头猪杀了之后,妈妈邀请村里人到家里吃肉。天天有人到
家里吃,妈妈就天天做猪肉给他们吃,吃了一个星期。
“人啊,不能只想着自己,有的好东西,要分享给大家。”王萍说,这是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妈妈经常教育王萍,要乐于助人。
妈妈30多岁的一年,全家从乡下搬到了清远县城(现在的清远市区)。
在王家附近,有一个养老院,里面有很多孤寡老人。妈妈经常到养老院看望他们,买毯子、热水袋之类的东西送给他们。
在这方面,王萍受妈妈影响很大,至今喜欢敬老活动。
王萍老公的乡下老家,有一个95岁的孤寡老人。
王萍每次回去,都去看望他,有时候给他包一个50块钱的红包,有时候给他一些鸡肉、猪肉。
“妈妈不仅对人好,对狗也好。”王萍小时候,家里养了看门狗。
跟人相比,狗的寿命短,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老去。有人会把年老的狗杀了,煮肉吃。但是,王萍的妈妈不仅不会杀狗,也不吃狗肉。
家里的狗一旦老去。妈妈就会带着王萍,在一片空地上挖一个坑,把狗埋葬,为它修建一座坟。妈妈插上香,拜一拜。妈妈认为,狗很忠诚,它为家里付出了很多,应该被尊重。
“我觉得,没人能像我的妈妈那样善良。”王萍说。
王萍说:“我妈妈的善良,全世界独一无二。”
采写:王喜闯
图片:通讯员供图
编辑:朱瑞飞
校对:郭晓琼
编审:王可莹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