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
这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奋勇前行的楷模
在他成长的路上
也有无数位精神“导师”
而清远女孩向秀丽就是其中一位
关于向秀丽
你一定读过她舍身扑火的故事
可是今天
我们想看看不一样的
清远“宝藏女孩”向秀丽
1. 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
泛指具有多元技能
需用斜杠区隔方可全面展示的优秀青年
发动工人,准备建立工会
向秀丽第一个提出入会要求
除了热情
向秀丽还是勤劳踏实的螺丝钉
因工作表现优异
向秀丽先后两次被评为
季度的优秀工作者和先进生产者
在生活中
向秀丽是深明大义的妻子
她的爱人是一名火车司机
常年跟着火车跑
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团聚
曾想换个工作
向秀丽严肃而又温和地说:
“如果火车司机都像你一样想改行,
那么,谁去开火车呢?
最令人遗憾的是
她还是一位来不及陪孩子长大的母亲
向秀丽牺牲时,儿子崔定邦还不到两岁
小定邦一直不知道妈妈的事, 只有外婆告诉他:
“妈妈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出差了。”
他不明白,在幼儿园里
小伙伴们都可以冲着来接送的妈妈撒娇,
自己的妈妈怎么可以忍心丢下自己去“出差”呢?
后来,小定邦长大了
知道了妈妈的故事
2. 硬糖少女
硬糖少女
泛指性格坚强又不失细腻、温暖的女生
向秀丽有多“硬糖”
从她短暂的一生就可以看出来
向秀丽1933年5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
动荡的岁月里
小小年纪的向秀丽跟随家人逃难
她的童年生活就是和姐姐们一起
织席,给人担米、洗衣服,给火柴厂装火柴……
想方设法补贴家用
这是她面对艰苦生活的“硬”
而“糖”体现在她
对生活、对工作、对身边人的热情如蜜糖
向秀丽是身边朋友们口中的“热心肠小姐姐”
作为基层工会的女工委员
向秀丽要联系11家工厂
她喜欢下班后找工人家属谈心聊天
夫妻矛盾、家庭困难她都管,
她喜欢为大家排忧解难
又飒又暖的“硬糖girl”
谁能不爱呢?
3. 精神导师
精神导师
泛指在精神上给人正能量的人
看视频了解向秀丽英勇事迹
以及听听市民们理解的“向秀丽精神”
☟
今天
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位
党的好女儿
3.清远日报《影响了雷锋和张海迪的清远姑娘》
学雷锋日,清远为什么再提“向秀丽精神”?
时钟再回拨到63年前,我们来搜寻一位清远历史上女性的骄傲。一位名叫向秀丽的26岁的清远姑娘曾经影响了雷锋和张海迪。
1958年12月13日晚,向秀丽所在的广州何济公制药厂车间酒精瓶破裂起火,为避免爆炸引发整个厂区和附近居民区的重大火灾,向秀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截住正在燃烧的酒精,避免了严重爆炸事故的发生,而她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62年2月8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文书同志从团里拿回几本书,其中《向秀丽》这本书把我吸引住了。
我拿起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10多页,越读越使我浑身是劲,越读越使我敬佩,越读越想读……”在当天的日记里,时年22岁的雷锋表达了对向秀丽的敬仰。他写道:“我决心永远学习向秀丽同志坚定的阶级立场,敢于斗争的精神;学习她耐心帮助同志,处处为集体谋利益的精神;学习她工作极端负责任;学习她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学习她爱护国家财产胜过爱护自己生命的精神;学习她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英勇牺牲的精神……我时时刻刻都要以她为榜样,经常对照自己和鞭策自己,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张海迪2002年第一次在广州公开亮相为读者签名售书时说道:“我对广州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广州曾经出过一个救火女英雄向秀丽——那是我自小崇敬的一个人物。”
向秀丽是清远县洲心镇人,生前是中共预备党员。英雄向火而生,向秀丽牺牲后,《广州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相继报道她的英雄事迹。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董必武、林伯渠、陶铸等分别为她题词,给予高度评价。广州市中区委员会追认她为中共正式党员,广州市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何济公”药厂所在地的行政街也改名为“秀丽街”。在我们清远市区也建有向秀丽公园,园内有“向秀丽纪念馆”“向秀丽纪念像广场”,2015年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她的英雄事迹入选《复兴之路》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被誉为“党的好女儿”。
校对:郭晓琼 张鍪
编辑:文东
编审:刘厚斌